餐饮加盟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餐饮加盟资讯 > 当年30多万的日本东北移民,转瞬间成炮灰,它350年的阴阳谋彻底玩完
当年30多万的日本东北移民,转瞬间成炮灰,它350年的阴阳谋彻底玩完
2023-03-09 16:20 来源: 988创业网

原标题:当年30多万的日本东北移民,转瞬间成炮灰,它350年的阴阳谋彻底玩完

续上篇《庆幸日本当年移民500万到东北的计划破产,否则,后果必看设想》,本文上下两篇,史料详实,警醒意义重大,值得各位爱国者阅读、转发、收藏,在此谢谢大家!

话说:日本自1910年起就开始向我国东北移民,经历了“实验性移民”和“武装移民”两个阶段,但都没有成功。

历届日本政府始终在关注“移民东北”的实验情况,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的移民来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动已经陷入僵局,此时的政府决定放手一搏,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也进行了全国移民大动员,举措还更激进、疯狂、恐怖,足足要移500万日本人到我国东北,这可能吗?

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召集了陆军省、拓务省、伪满政府、“满洲拓殖公社”、满铁、日本农村更生协会及“满洲移民协会”等机构,召开第二次移民会议。会议通过《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及其具体的实施计划《暂行甲种移民实施要领案》。为掩人耳目,后来日本将“移民事业”改称“开拓事业”,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团”、“移民村”一律称作“开拓团”,妄图用“开发满洲”的名义来掩盖他的侵略中国的行径和事实。

该计划的核心是:从1937年开始,20年内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20年共分四期,每期5年,第1期10万户(6+4);第2期20万户(12+8)); 第3期30万户(14+16); 第4期移民50万户(18+22)。

上述的括号 (6+4),6是指6万的甲种移民,4是指4万的乙种移民,其余的以此类推。这里的甲种移民又称“集团移民”,系指由日本政府予以优厚补助并直接受理的移民。乙种移民又称“自由移民”,是指日本政府予以微薄补助、主要依靠民间实行的移民。

根据这份提案,关东军计划在20年内(1937—1956),将100万户500万日本人移居东北,以便在东北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核心,日满不可分”的人口结构,进而实现“日本肇国以来的八纮一宇的伟大理想”。当时新任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大言不惭、野心勃勃地指出:“现在满洲国的人口约有三千万人,二十年后将近五千万人,那时将占一成的五百万日本人移入满洲,成为民族协和的核心,则我对满洲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同年8月,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将“二十年移民百万户计划”列为日本政府的七大“国策”之一,随后,又“要求”伪满政府将其列为三大“国策”之一。

1936年,日本的人口才6800万,将500万人迁移到中国,并通过这500万人的长期繁衍,使日本血统占据中国东北人口总数的25%以上,这将彻底改变东北人口结构,在中国东北实现以“大和”文化为核心的日本秩序,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这计划是够“宏伟”的,但对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耻辱、灾难,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日本得逞。

1936年10月日本拓务省发表了《关于北满集团农业移民的经营标准案》,提出:集团开拓民由日本拓务省、满洲拓殖株式会社、伪满当局等机构负责进行;集团开拓民以20至30户为一部落,大体十部落组成一个移民村,以村为单位设立“开发组合”,作为经济中心机关。此外,又有林业开拓团、烟草开拓团、渔农开拓团、酪农开拓团、青少年义勇队移民和铁道自警村移民等多种名目。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1937年3月,日本设立开拓总局。8月,关东军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改组扩大为“满洲拓殖公社(满拓)”,作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活动管理机关。同时又成立以关东军高级军官及伪满大臣为成员的“拓殖委员会”,作为伪满领导移民活动的最高机关。

1937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的反应速度创造了50年来行政方面的新纪录,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不仅完成了政府拨款,移民的招募工作也同时开始。 

为了确保大规模移民的顺利进行,日本采取了一些新的移民方式,比如“分村分乡”移民。即把日本国内的一个村或乡作为“母村”,从中分出部一部分或半数的农户,移入东北组成 “开拓团”,移到东北后建立一个“分村”或“子村”。“分村分乡”逐渐成为日本向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开拓团的村落周围修筑有防御工事,配有士兵和武器,内部建设有学校、医院、邮局、商店等基础设施,俨然一个特权小圈子。更为奇葩的是,日本政府规定:这些开拓团不受伪满政府管辖。所以这帮人在中国完全不受法律约束。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客们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开拓团站稳脚跟后,他们又将周围的原住民村落重新组织起来,编成所谓“混成村”,村长由开拓团团长兼任,妄图进一步压榨、分化当地原住民。然而,一些日本人对邻近的中国人肆意地强奸、殴打、偷抢,其罪行与真正的侵略军一样令人发指。

另外,日本与伪满洲国为促进开拓民的募集与移住、增加在中国东北的劳动力、补充战争军需及国内资源之不足,还组建“勤劳奉仕队”,分为甲、乙两种类型,前者一般由农村青年组成,期限一年(从播种到收获);后者一般由学生组成,进行短期服务。自1939年起,每年组织10000余人的勤劳奉仕队赴中国东北。

下面,再重点说说日本的“青少年义勇队开拓团”的计划。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加藤完治就致力于招募青少年进入开拓团。加藤完治认为:青少年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又能吃苦,而且“爱国”意识也更加强烈,把青少年作为实施“百万户移民计划的重点对象,绝对是妙招、高招。当然,加藤完治还有另一个想法:把他们派到苏满边境,一旦苏联进攻,这些开拓团员便是关东军最好的活人堡垒,这就是所谓的“活人堡垒计划”。

加藤完治在内原日本国民高等学校里办起了“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募集对象为日本内地各县16岁至19岁的青少年,他们将在内原训练所训练2-3个月,然后以原中队的建制,送往中国东北各地的训练所,再进行为期3年左右的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农事、军事、特技、生活等各方面综合性训练;训练结束后,这些青少年将作为集团移民整体定居或移入其他地区的开拓团。日本在中国东北先后设立了94个训练所,其中嫩江训练所是最大的一个。

1938年,“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正式开始编组,第一批3000多名少年移民离开内原,他们先是回到家乡接受盛大的送别仪式,之后立刻向中国东北进发。

当这群处世未深的少男少女们,来到目的地后,他们才发现天堂离他们十分遥远,但是地狱就在他们眼前。他们在路上碰到的所有中国人都对他们投以仇恨的目光,仿佛要吃掉他们一般。除了时常爆发的疾病,剧烈的体力劳动和军事训练也折磨着他们。他们还需要随时应对与当地居民和其他开拓团引起的械斗,以及土匪的抢劫等众多突发因素。

开拓团的成员每天都要在早上四五点起床,集合在一起后如同邪教洗脑一般的向东朝拜天皇,然后进行宣读天皇诏书等一系列精神控制活动。

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以及枯燥无味的生活,使得这些青少年急躁、冲动、空虚,打架、斗殴、袭击不断,局面一时异常混乱。

对于加藤完治来说,这些开拓团员是他移民计划的重要支柱,不能出差错,必须处理好他们。于是,日本方面根据他的建议,实行了“寮母”制度,为这些开拓团员每百人配备2个三、四十岁的妇女,给他们母性的爱和关怀,从而控制、安抚住他们的各种情绪

1940年,日本当局又玩出了新花样,为稳定“青少年义勇队”移民,使之永远扎根于中国东北,实行了“大陆新娘”政策;他们在日本募集17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独身女子,送到伪满洲进行为期1年的“女塾”训练,主要是营农和农家事务实习;训练结束后,让这些女青年与“义勇队开拓团”成员组成家庭,定居中国东北,生下的孩子被称为是“大地之子”。

仅1943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就设置了12个开拓“女塾”训练所。这项计划实施后,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在东北的生育率奇高无比,穷困、撩到的日本单身青年也闻风而至,义勇队移民者数量也暴涨。日本当局为此而得意洋洋人,认为东北纳入日本版图指日可待。于是,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企图实现它征服世界的野心。

数据显示,截至1945年,由日本内原训练所送到伪满洲国的训练人数为86530人,他们在完成基本的军事训练后,共分5批、279个团编入各类各地的开拓团,它和分村移民构成日本政府后期最主要的两种移民方式。

据《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的规定,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需要移民用地1000万町步,放牧、采草地500万町步。截至1941年,日本为本国移民掠夺的农业用地,累计达到了2002.6万公顷,超过了原计划的一倍还要多。但是,日本人的第一期移民计划10万户没有完成,共有85086户日本移民进入东北。

随后,日本当局做了一番检讨、修正,又制定了“满洲开拓第二期五年计划”,除补齐第一期没有完成的2万户外,还要再向东北移民20万户,此外还要移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3万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日本青壮年被应征入伍,再加上国内军事工业劳动力的稀缺,导致第二期没开始多久,“满洲移民”户数就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数据显示,1943年,普通开拓团的计划户数为19680户,实际迁入户数为2895户,迁入率锐减至14.7%。在第二期“百万户移民”五年计划期间,抵达东北的人数只占到了原计划的10.9%。

随着战事的扩大,关东军的大批精锐不断被抽调南下,开赴新战场;为了弥补东北地区的兵力空虚,东北各地的开拓团成员,大部分被编入军队,从不穿军服的入殖者,摇身一变,成了赤裸裸的侵略军,并且还有部分被调往南方前线参战。

随着战线越铺越宽,需要开拓团掠夺的资源也急剧上升,仅1943年,日本要求开拓团征集的粮食数量是1942年的三倍,但在日本仅有不到30万移民的情况下,这样的任务基本无法完成。

到了1944和1945年,日本本土劳动力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其大部分人口都用于战时生产和军队服役,根本无暇抽出人口用于移民。加上日本的海上交通和运输基本被美军的潜艇和轰炸机断绝,日本移民已无法大批前往中国东北;那两年,一边被不停抽调,另一边又无法大量补充,开拓团的总人数出现了大幅下降,截至二战结束前,一般移民团三四十户的部落里,剩下的男人只有四五名,还是老弱病残的;以300户为单位的移民团,实际剩下从事移民地建设的人,也不过只有病弱青年16—20名。

但日本依然不死心,他们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发动学校和青年组织,深入每个家庭进行劝诱和胁迫,直到1945年4月,还有1056户农民被送往中国东北,此时距日本战败已不到5个月了。据统计,第二期移民(1942年至日本投降)共移入日本开拓民约4.1万户,从而也可以看出,日本当局已黔驴技穷、穷途末路了

伴随着日本在1945年8月的战败投降,其“百万移民计划”也随之全面崩溃,彻底宣告破产。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华期间,先后向东北移民12万多户,通过 860多个开拓团,先后组建了1.2万个集团部落,前后移民总人数接近50万之多;其中,开拓青年义勇队8万多人;另外,勤劳奉仕队约5万人,在东北的日本学生从事开拓也有约5000人,还有约1.8万户的日占朝鲜的开拓民。

日本有计划地向我国东北大批量移民,给中国东北人民尤其是所占领地区的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在这里,稍微举几条:

1、低价强买、霸占土地

后期更是直接霸占、没收,关东军、满铁、开拓团等抢占、掠夺了东北三分之二的土地资源,其中耕地面积达3.9亿亩,这比日本全部耕地还要多3.7倍。致使500多万的东北人民失去土地,没了家园。失地的农民流离失所,有的返回关内,有的逃进深山,有的被抓去奴役,有的被冻死、饿死、杀死,更多的是作为佃户,耕作自己以前的田地。这情何以堪,因此导致了东北大地的抗日义军也风起云涌。东北解放后,所有土地被收回,在土地改革中无偿地分给了广大翻身农民。

2、剥削、压迫

失去土地的东北农民,大多数只能给日本移民做雇工,例如:1939年,“千振村”移民点有日本开拓团348户1160人,而被迫充当他们的佃户、雇工的中国农民,就有4379户25548人。还有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选择前往日本人开办的煤矿、铁矿等做苦工,他们遭受着奴隶般的非人待遇,多数被埋葬在矿井之中。有一些被“满洲国”当局强行编入“内国开拓民”,前往“到不毛之地服苦役”,大多数有去无回,东北到处都是挑灶沟(全家死绝)。数据显示,在1939年—1944年间,共有51482户被编入“内国开拓民”。

依然在耕种的东北农民,税赋负担及其严重,他们在关东军强派的缴粮任务压榨下,最后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做到,冻死、饿死不计其数。有资料显示,在当时的东北,中国人吃米都是一种犯罪,大多只能吃到一种犹如动物饲料、名为“复合面”的东西;那时,若有中国人敢私藏、偷吃大米、白面,一旦被发现,就是“经济犯”,直接被砍头。

3、贩卖鸦片 毒害国人

据统计,日本侵华期间,满铁、开拓团控制的鸦片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万亩,这些鸦片除了在东北高价售卖之外,还被销往其他沦陷区,日本人从中获利1.2亿两白银。据溥仪族人、伪满傀儡金名世提供的证词:东北沦陷区吸食鸦片的人数达到3200多万,直接死于鸦片之毒的人就达到17.9万。……

关东军在撤退时,把有关伪满的材料全部焚毁,后来的人们实际上已经很难深知当时东北农村完整的悲惨面貌了。

最后下场

随着日本全面失败愈来愈近,驻扎“北满”的关东军开始向南撤退,但消息封锁得很严密,各移民开拓团均没有得到撤离通知。关东军就是想把这些费尽心机召来的开拓团民作为“人盾”,阻挡、迟滞苏联红军的进攻。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从四面八方攻入伪满洲国境内,其主攻方向正是开拓团密布的所谓国防第一线地带;接下来的几天内,由“青少年义勇队”构成的防线顷刻间被苏军瓦解,1/3的“青少年义勇队”队员徒然消失了。

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一些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熏陶的“开拓团”成员,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大多选择了集体自杀或甘愿被自杀。事后统计,这部分人数约11500余人。

在勃利地区,开拓团团长率领3000多移民,向苏军发起了自杀式袭击,结果全部死在苏军的枪口下;在佳木斯桦川,开拓团长和日军将1600余名的男女老幼集中于东板房开拓团本部的20多间大房子中,用汽油点着,外面用机枪扫射、手榴弹炸,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

还有,韩家事件自杀160余人、瑞穗事件495人服毒自尽、凤凰事件200余人自杀……。据统计,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后,伤亡100人以上的开拓团遭难事件达50余起,死亡人数达9600多人。

日本投降后,剩下的20多万开拓团移民完全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弃儿,他们不仅担心被苏联人俘虏,更害怕遭到当地中国人的报复,为了自保,纷纷独自踏上回国之路。漫漫长途,山高路远,远隔万水千山,失去庇佑的开拓团团民饿死、冻死、病死者不计其数。

1945年11月,光逃到方正县的开拓团难民人数就超过了1万人,曾经的他们锦衣玉食,现在却是食不果腹,疾病缠身。仅仅半年之后,这1万多难民就死了5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在1945—1949 年期间,日本人在东北共死亡约17.6万人,其中开拓团民死亡人数近8万人,真正成了日本当局的炮灰。

苏军将有利用价值的开拓团人员和被俘的50多万关东军一起带往西伯利亚,沦为苏联的苦力。至于四万多名患病战俘和开拓团里的十多万妇幼、儿童、老弱病残,苏军根本看不上,也懒得搭理。当时的日本政府没有精力、也没打算再去管理这一群“被遗忘的人”

还是中国人民以德报怨,抢救、收留了这10多万名日本开拓团难民。

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一直积极帮助这些人回国,在各方努力下,剩余的这些日本开拓团难民大部分被先后遣返回国。需要说的是,在战败后的7年时间里,日本只派出了4艘船来接人,可见当时的日本当局是多么冷血无情,或是还想搞出点啥的小心思。

开拓团中在中国留下来最多的是日本妇女,她们的丈夫和亲人大多在战争中自杀、战死。自觉回国无望、前途渺茫的这些妇女为了生存,自愿嫁给了中国农民;另外,善良的中国人还收养了4000多名日本孤儿。

1955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战时死亡条例》的法律文件,对于在中国没有回来的日本人,一律按死亡人口处理,并给予其家属经济补偿。没有归来的成年日本人,其家人可获得补偿金两万日元,失去孩子的日本家庭可以获得 5000 日元的经济补偿。这笔钱在当时算是不小的数目,于是很多日本家庭不再寻找遗留在中国的家人。

到了1959年,日本政府直接颁布了《关于未归还者的特别措施法》,将居留在中国东北的日侨,不管是否有生存资料,一律取消户籍,按战时死亡处理。

到此,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40多历史彻底终结,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警醒和深思,无论日方还是中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维护肌肤微生态平衡,乳酸菌成分成为干皮护肤“新宠”
资讯推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988创业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