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餐饮加盟资讯 > 妈妈深夜崩溃“真希望我女儿消失”: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
妈妈深夜崩溃“真希望我女儿消失”: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
2023-03-05 19:02 来源: 988创业网

原标题:妈妈深夜崩溃“真希望我女儿消失”: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

“我的女儿今年10岁了,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姑娘长成了158cm的大姑娘……

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讨厌她,上次她离家出走,我心里就在想,如果她真丢了就好了……

真丢了我就不会每天崩溃到深夜!”

这是一位妈妈发出来的真实内心独白。

被教育、生活百般折磨的她,几近崩溃,狂发牢骚。

她是个二孩职场妈妈,家里老人平时只负责在白天照顾老二,一下班就交还给她。

老公工作特别忙,几乎不在家,基本上都是她在管这个家,教育两个孩子。

一直以来,她再忙、再累,都会尽自己所能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周到。

尤其是对老大。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做早餐,尽心尽力辅导老大每一项作业,陪读,陪练舞蹈,抱着睡觉,谈心,周末还带老大出去玩……

她认为自己这么“称职”,老大怎么也能自觉点,体谅妈妈的辛苦。

结果——并没有。

做早餐的过程,她需要无数次穿梭在厨房和卧室之间催老大起床,好不容易叫醒了,穿衣服、蹲厕所、洗脸……样样需要她催。

早上就那么点时间,她都能催老大30遍以上

这还不算什么,到晚上,真正的大战才拉开。

老大作业拖拖拉拉,经常写到半夜12点;

房间乱得难以形容,不会自己收拾;

喜欢把妹妹弄哭……

甚至,还会和爷爷吵架,离家出走。

听到奶奶慌张地讲孩子跑了,她也立即出门到处找,只是找的过程没有丝毫的心慌 。

好好的女儿,曾经捧在手心里都怕化了的小可爱,如今却越变越讨人厌,她恨不得女儿消失永远不要回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一方面很同情这位妈妈:

过着丧偶式生活,一人拉扯两个孩子,孩子又不是那么听话。

可另一方面,我更心疼这位老大。

估计她小小脑瓜里,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妈妈一天到晚唐僧念经式的“夺命连环催”。

妈妈的用心、付出诚然无可挑剔,但这一切是孩子想要的吗?

很多时候,过分关注孩子,把劲全用在孩子身上,爆发出来的问题比父母想得更多,更可怕。

越把劲用在孩子身上,

孩子越依赖越没有自主性

如果把令父母头疼的问题排个序,“孩子磨蹭”一定可以排进前10。

吃饭慢吞吞,不催永远不动;
出门前光选穿哪双鞋都愣半天,不帮忙穿永远决定不了;
做作业更可怕,1+1=?
都能想半天……

这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父母太习惯“催”,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

结果,孩子越催越磨蹭,越催越依赖,越包办越“废”。

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做了10年新生接待工作后发现:

许多已经年满18岁的新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的TED演讲《正确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呵护》)

美国田纳西大学也发现,很多优秀、能干,交作业情况很好的学生,只要不给他们具体指示,他们就会焦虑不安。

随后跟踪研究才得知:

这些学生独立性差、幸福感低下的原因,大部分和父母的“过度关注和教养”有关。

长时间被父母叫醒、接送、提醒最后期限、课业、付账单、提问、决策、承担责任、和陌生人聊天……

做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在背后指手画脚,充当私人管家、辅导员。

这样的话,孩子很容易失去为自己负责、自驱成长的机会,丧失成就感和自信心。

知乎帖子下一位妈妈分享道:

以前她女儿也是磨蹭、脏乱差到令她崩溃,但是自从她躺平,放飞自我,不再管女儿后,女儿却慢慢变好了。

所以,对孩子过分关注和用力,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缺乏自主性。

放松点,松开手,孩子才能自己独立,学会解决问题。

越把劲用在孩子身上,孩子越反抗

经常有父母说:

为什么我们付出一切,孩子却不领情,动不动就叛逆反抗,要么就离家出走。

就是因为我们把劲都用在了孩子身上,造成了过度管教,让孩子感觉透不过气。

当孩子被逼急了,不知道该如何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时,往往会化为攻击,反噬到父母身上。

《超级育儿师》里有位8岁的小男孩,阳光帅气,聪明机灵。

可在妈妈心里,他不爱学习,脾气暴躁,会打人,骂人,甚至制造“武器”攻击人。

走进这个家庭,超级育儿师兰海观察到:

男孩是妈妈一手拉扯长大,为了把他养好,妈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他身上。

放学回家,一直催他写作业;

难得孩子写了,妈妈也很不放心,总会忍不住过去看他写得怎么样,问他“有没有专心”;

如果他不写,想玩ipad或电脑的话,妈妈就不停催“写一会再玩”,或者质问“你再玩多久才写”。

这种无孔不入的催逼,密不透风的控制,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男孩的神经,把他逼到绝境。

他虽然年幼,但也想方设法摆脱妈妈的“手”和“眼”,哪怕要伤透妈妈的心,他都在所不惜。

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说过:

“我们越想控制某一件事情不让它发生,结果却往往会促使这件事情发生。”

对于孩子也是。

妈妈越使劲,试图把孩子的一切事情牢牢拽在手里,终究会引爆孩子内心的压抑,迫使孩子恶狠狠反击自己,最后母子成仇,两败俱伤。

教育最大的不幸:

你付出再多,孩子也不会感恩多少

养育女儿多年,教育的坑没少掉。

如开头那位知乎妈妈一样,我也竭尽所能、自我牺牲地为女儿“付出”过。

害怕女儿营养不够,天天研究辅食搭配,翻看各种美食博主的笔记,严格把控每一样食物的营养含量;

听说3岁舞蹈启蒙,刷信用卡给女儿报最贵的私教班;

5岁学钢琴最佳入门期,托关系找名师上门指导;

每天捧着一本又一本的育儿书,认真看划重点,怎么引导女儿睡觉,和女儿说话,全照书来。

结果生活、教育过分讲究,丈夫压力大,婆婆不解,就连女儿都觉得我整天紧张兮兮,让她觉得有压力。

啪啪啪一顿打脸!

自己每天只睡5小时,掏心掏肺为女儿付出的一切,换不到生活的好评和赞许。

我想,这也是绝大部分的妈妈们最委屈的地方。

但换个角度想,孩子起床看到的,是一桌美味佳肴,根本看不见自己呼呼大睡时,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享受的,是整洁干净的居家环境,也不知道原来是妈妈默默拿着拖把,提前打扫好了家;

穿的用的,是舒服的适用的,从不会意识到全是妈妈货比三家,熬了几宿夜才决定下单。

是的,分分钟把自己感动坏的付出,孩子浑然不知,大概率也不会感恩、珍惜,真心实意觉得“妈妈太不容易了,我一定要加倍努力”。

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却只感动自己,感动不了孩子,徒增孩子的反感,把他推得越来越开。

高层次的妈妈,“60分”就够了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倡:

不需要做100分的完美妈妈,做good enough mother就行。

也就是“60分妈妈”

完美妈妈,就算付出100分的爱,也未必养出100分的孩子。

不如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成长空间,体验生命里本属于自己的一切,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

1、适当对孩子放手,让他承担“自然后果”。

趁孩子还未定型前,适当放手,睁一眼闭一眼,有些“错误”需要他承担过才会长大。

他赖床,不要一直催,定好闹钟提醒他,起不来迟到的话就是他的事;

不做作业,屡次教育都没用,那就先不管,等他意识到不做有问题,就让他做好自己检查;

故意对着干,也别太迁就,确保他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发下脾气,劲头过了再安抚他。

体验过“自然后果”的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慢慢减少任性的行为。

2、多看孩子“能”的一面,相信他肯定他。

过于关注孩子,太过能干的妈妈,其实不信任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势,总感觉孩子不行。

妈妈追他喂饭,帮他穿衣,告诉他怎么做题,事事操心,都是在暗示孩子:

你不能妈妈能。

换个角度吧,看看孩子会的,懂的,能的,多鼓励他和肯定他。

他自己起床了,夸赞他“真棒!不需要妈妈提醒,相信你下次也能这样!”

他会自己洗澡,来一句“宝贝长大了,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了。”

让孩子知道“我能行”,他才真的行,就算妈妈不在身边,他也能为自己负责,自觉有担当。

3、妈妈要学会,把劲儿使在自己身上。

资深主持人杨澜说过:

“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
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所以她克服内心不必要的内疚感,享受工作、人生,让孩子看到:

妈妈过得很充实,总能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

父母怎么做人,态度和行为,孩子全看在眼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维。

所以,与其过分关注孩子,做无用功。

不如把心思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不断学习和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影响孩子更多。

最后,用法国教育家卢梭一句话来提醒我们每个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

不要总想着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一手包办,事事过心。

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允许他“犯错”。

学会把生活的主权交给孩子,身体力行引导他、包容他,给他所需的支持,孩子才有勇气和方向,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就算有突发情况,他也能不慌不忙,风雨无阻顺利抵达下一步。

共勉。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延期!山东1市最新通知!这2地紧急寻人!轨迹涉餐馆、商场、核酸检测点......
资讯推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988创业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