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餐饮加盟资讯 > 阿根廷执意发动马岛之战的底气何来?来自于美国的忽悠
阿根廷执意发动马岛之战的底气何来?来自于美国的忽悠
2023-01-28 15:05 来源: 988创业网

原标题:阿根廷执意发动马岛之战的底气何来?来自于美国的忽悠

今天来聊一聊一场比较冷门的战争——马岛之战。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本土东南方向的南大西洋海域,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与天津市的面积相当)。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目前由英国实际控制。1982年4月4月到6月间,围绕着马岛的主权归属,曾经爆发了一场局部战争——马岛之战。

马岛之战号称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局部战争,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74天。关于马岛之战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阿根廷惨败,马岛得而复失。但至于阿根廷为何要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它发动这场战争的底气何来,并非所有人都了解。

马岛的位置

在今天很多人看来,二流国家阿根廷敢于挑战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简直就是太岁头上动土,毕竟双方国力相差太大了。但实际上,而阿根廷当时的军事实力也不弱,特别是阿根廷的空军在整个南美洲首屈一指。另外,从战场的位置来看,阿根廷还拥有主场优势。这些或许都是阿根廷当初执意要武力收复马岛的底气,但真实的情况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呼之欲出的战争需求

提到阿根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与巴西齐名的阿根廷足球。很少有人知道阿根廷曾经是南美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这个国家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辽阔的国土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和畜牧业条件也十分良好,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发展出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创造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到二十世纪初的时候,阿根廷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十名,人均生产总值一度超过了欧洲某些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被视为美洲大陆上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

但阿根廷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军队的干政问题,所以阿根廷的政局一直不稳定。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阿根廷陷入了一个漫长的动荡期,出现民选政权和军政权交替执政的局面。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阿根廷的经济发展。

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领导人胡安·庇隆也是军人出身

特别是1946年胡安·庇隆上台执政后,为了讨好支持自己的工薪阶层,在国内推行高福利政策。在国际上则以经济独立为由实施高额关税政策,切断了阿根廷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庇隆此举不但使阿根廷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阿根廷国内还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由于胡安·庇隆在阿根廷长期执政,他所推行的“庇隆主义”对阿根廷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根廷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虽然胡安·庇隆的统治最终被军事政变所推翻,但接着掌权的军政府面对前政府留下的烂摊子,并没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随着阿根廷经济的持续恶化,到1981年的时候,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国内爆发了大范围的罢工事件。

军政府对组织罢工和抗议的政治团体和左翼民主人士毫不手软,采取了铁腕手段予以镇压,结果又引起了一系列人权问题。由此,阿根廷军政府不仅在国内遭到民众的厌弃,在国际上也成为众矢之的,备受指责。

军政府总统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面对着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的双重压力,不得不考虑凝聚人心,以帮助政府走出内外交困的局面。但加尔铁里的举措并非改善民生和释放在押的政治犯,而是选择了战争。他已经盯上了地图上位于阿根廷本土不远处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岛战争的发动者——加尔铁里

历届阿根廷政府虽然都对马岛提出主权要求,但马岛实际上却一直掌控在英国人手里。加尔铁里在这个时间点上提出解决马岛问题,一来可以转移公众视线,缓解国内矛盾;二来如果自己能够在任期内解决马岛问题,那么自己在阿根廷历史上必将青史留名。一句话,阿根廷需要一场干净利落的战争胜利来凝聚人心。

加尔铁里开始不断在国内营造战争氛围,积极备战。他曾多次叫嚣:“主权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但对手毕竟是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加尔铁里真的胜券在握吗?

加尔铁里看准了英国霸权的衰落

虽然有收到阿根廷政府传递出来的战争信号,但一开始英国政府并没有当回事。首相撒切尔夫人一度认为这不过是阿根廷政客用于掩盖国内矛盾的演技。

实际上,当时的英国日子也不好过。二战以后,英国就陷入了长时间的衰落和崩塌,曾经的霸权地位早已被美国和苏联取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英国也在经历着经济的不景气和各种压力。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为了节省财政开支,英国政府出台了大刀阔斧的财政缩减和防务收缩政策。在上述政策的主导下,英国在海军军费上的投入被大量削减。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曾令阿根廷政府想入非非

当时的英国海军保有的两艘轻型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和“无敌“”号,只能搭载“海鹞”战斗机,看起来战斗力并不强。且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无敌”号航母已经被政府转卖给了澳大利亚。英国政府执行的财政缩减和防务收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阿根廷当权者——英国已经衰落了。

从马岛的位置来看,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约五百公里,距离英国本土则有万里之遥。阿根廷具备一定的本土优势。同时,加尔铁里认定衰落的英国不至于会为了一个偏僻的群岛与阿根廷发生大规模战争。为此,加尔铁里政府开始制定详细的马岛问题解决方案。

方案计划采用双轨模式,即武力与谈判并举,并提出行动应尽量减少冲突的规模,避免流血事件,以降低英国过度反应的可能性并且为谈判创造更好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加尔铁里的马岛问题解决方案还涵盖了更远处的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为了确保旗开得胜,阿根廷从欧洲采购了大量的军火,其中包括法国研制的飞鱼反舰导弹。同时,阿根廷海空军开始了密集的训练,为夺岛计划的实施做准备。

美国的态度很重要

加尔铁里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制定针对马岛的夺岛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误判了美国在马岛问题上的态度。

从美国本身来说,整个拉丁美洲被视为美国的“后院”,阿根廷采取军事行动前必须要先了解美国的态度。在出任阿根廷总统的1981年,加尔铁里就访问了美国,他被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热情接待。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

加尔铁里的美国之旅可谓成果丰硕。里根政府承诺将敦促国会撤消禁止向阿根廷等国提供军援的法案;同时,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将奉行所谓的“平静外交”,承诺不干涉阿根廷内政。在加尔铁里看来,美国重视阿根廷超过了英国。

只不过当加尔铁里向美国传达出将要针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的信号时,美国对此并未做出任何回应。美国的这种“沉默”让加尔铁里一度有些不放心,但在经历了多次试探后,阿根廷最终将美国的毫无反应理解为“默许”。

事实证明,阿根廷完全误判了美国的态度。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阿根廷和英国都是棋子,但两者的重要性显然差距明显。东西方冷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而非南美洲,在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对抗的过程中,英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绝不可能会为了阿根廷而得罪英国。

同时,美国之所以选择与阿根廷交好,主要是出于“门罗主义”的考量。美国要保持自己对整个美洲国家的支配地位,阿根廷最为南美重要的新兴国家,自然是美国重要的拉拢对象。但拉拢归拉拢,当阿根廷在南美洲的扩张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发生冲突时,美国只会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去做出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美国在马岛战争中暗助英国的原因。

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图

里根政府在马岛之战开战前的沉默态度不可谓不高明——它既让开战前的阿根廷感觉良好,又卖了英国一个天大的人情。加尔铁里被美国耍得团团转,最终误判了形势。

无言的结局

阿根廷的过度自信让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虽然阿根廷一度达成了全面占领马岛的初期目标。但撒切尔夫人显然也不是吃素的,“铁娘子”宣布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英国政府的强硬回应标志着加尔铁里妄图想通过一场不流血的小冲突来解决马岛问题的计划彻底破产。

美国虽然表面上依旧保持着所谓的“平静外交”,宣布维持中立。但战争一打响,阿根廷政府即受到了西方社会严厉的政治和经济封锁,加尔铁里政府已经无法再从欧洲国家采购到任何先进的武器。美国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英国并不像阿根廷政府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一击。英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让原本具备本土作战优势的阿根廷自愧不如。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天平已经向着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倾斜。虽然阿根廷依靠空军的顽强,取得了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辉煌战果,但已无法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代购印度新冠仿制药,小心两点!
资讯推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988创业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