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餐饮加盟资讯 > 苏轼苏辙简介(一门三文豪苏洵)
苏轼苏辙简介(一门三文豪苏洵)
2023-09-17 06:59 来源: 988创业网

我国北宋年间,有这么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名震天下的大文豪,散文八大家中他们占了三家。这就是著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苏辙简介(一门三文豪苏洵)(1)

苏洵

苏洵,字明允。他少年时期不喜欢读书,对当时华丽空洞的文风很是不满。亲友们因此很担忧,劝苏洵的父亲说:“你的儿子不用心读书,你为什么不好好管一管?”苏洵的父亲却笑着回答说:“你们不了解他,我是不发愁的。”

苏轼苏辙简介(一门三文豪苏洵)(2)

苏轼

果然,在苏洵二十七岁那年,长子苏轼出生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父亲了,却还是一事无成,看到自己的哥哥、表兄、姐夫都已经科考成功,他受了很大的刺激。于是就在这一年,他发了个狠劲开始读书。为了学习古文的章法,他曾烧毁了自己的文章数百篇,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散文家。

苏轼苏辙简介(一门三文豪苏洵)(3)

苏辙

苏轼出生三年后,苏辙也出生了。苏洵之所以给儿子取名为“轼、辙”,也是有缘故的。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苏洵害怕苏轼性格过于外露不掩饰,容易招来灾祸。果然苏轼天生豪放不羁,锋芒毕露,一生多次被贬,差点被杀头。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苏辙一生怡和淡泊,深沉不露,在激烈的竞争中,虽然也多次被贬,但最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在两个儿子中,很显然苏洵更担心大儿子苏轼。

苏洵青年废学,成名很晚,就把成就功业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他亲自教育他们,让他们背诵和模仿名家之作,欧阳修的文章就是他们常用的范文。他们的习作,苏洵都一一修改评点。

大约在苏轼十岁左右,苏洵让他模仿欧阳修的文章写了一篇《赐对衣金带及马表》。苏洵看了,非常满意,高兴地说:“这个儿子以后一定有出息。”苏洵果然说对了,后来苏轼曾多次出入学士院,并多次得到皇帝赏赐的对衣、金带和马。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应试。当时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八岁。兄弟二人顺利地通过了举人考试、礼部考试和殿试,获得进士及第。他们的父亲苏洵的那个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眼看两个儿子年纪轻轻的都考中了,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不过这也引发了他的感慨,他想自己少年时不好好读书,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虽然自己的抱负在儿子们身上实现了,但自己难道就真的一事无成了吗?他听说欧阳修是最重视文才的,就把他几年来所写的二十多篇文章托人送给欧阳修,请欧阳修指教。欧阳修一看,苏洵的文章文笔老练,别具风格,不同凡响,就向宰相韩琦推荐。韩琦见了,也很喜欢。于是没经过考试,破格将苏洵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样,文学苏家父子三人当时在京都都出了名,时人称他们为“三苏”。

三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他也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对于苏轼的文才,北宋时无人不叹服。欧阳修就非常赏识苏轼,他有一天对儿子说:“你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苏轼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在谈论苏轼。他的著作被朝廷禁阅之时,还有很多人在暗中偷偷地诵读。

宋神宗也很欣赏苏轼的才华,他喜欢边吃饭边看苏轼的诗文。每当他拿着筷子却长时间不放下时,旁边伺候的太监宫女们就知道皇上是看苏轼的文字入了迷。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宋神宗曾多次想起他。有一次他对宰相王珪说:“国史很重要,可以让苏轼来撰写。”可是王珪是乌台诗案中极力迫害苏轼的人,他怎么能愿意苏轼再度被起用呢?于是就口称唯唯,面有难色。神宗看到他这个样子,只好长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说:“那就让曾巩来撰写吧!”可是神宗终究放不下苏轼,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终于下手诏:“苏轼被贬这么长时间了,即使有过错也该改得差不多了。人才实在难求,不忍舍弃。”于是把苏轼从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是很有才华的。苏家两兄弟被录取时,宋仁宗曾高兴地对皇后说:“我为子孙找到两个宰相之才了。”在仕途上,苏辙比哥哥要平稳得多,他的官位比哥哥要高,曾真的做到宰相一职。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很有深度,足称大家。

苏家两兄弟感情非常深厚。他们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一起考中进士。忧伤时互相安慰,患难时互相扶助。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捕入狱,处境非常险恶。苏辙为了营救兄长,不仅四处呼号奔走,而且上表给神宗,请求赦免苏轼,自己愿纳还一切官职,为兄长赎罪。后来因为这一点,他受的处罚较重,被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苏辙很聪明,他在人情世故方面确实高出哥哥一筹。苏轼在狱中曾给他写了两首诀别诗,诗里除了表达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外,又表示皇恩浩荡,而自己无法图报,深为惭愧。苏辙接到后,感动万分,竟伏在监狱的案子上哭了起来。狱卒随后就把这两首诗带走了,因为狱卒按规矩,必须把犯人写的片纸只字呈交监狱最高当局查阅。苏辙是知道这点的,因此他借着痛哭的时候,特意让狱卒把诗拿走了。果然不出所料,这些诗传到了皇帝手中,神宗看了,十分感动。这就是为什么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苏轼最后却被判得很轻的缘故。后来,苏轼的监禁被解除了,苏辙接他的时候,特意用手捂住他的嘴。苏轼就明白了,知道弟弟是在告诉他今后要三缄其口,不要乱说话。

苏轼杭州任满时,请求调到密州,就是为了能和弟弟苏辙见面。可是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在密州期间,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苏辙。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超然台饮酒赏月。当时他与苏辙已有五年没见了。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想到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苏轼的思念之情无法抑制,于是举起杯子,对着皎洁的月亮吟了一首《水调歌头》,词前有一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辙字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阙表明了作者的忠君思想,下阙是对弟弟的思念。据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感叹道:“苏轼终是爱君。”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逆境、对人间一切不如意事的通达态度,虽然无法和弟弟相见,但此刻不正在千里共赏一轮明月吗?全词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有人说,苏轼这首词写出后,所有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以弃之不看了。

苏轼父子三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赏识渊博,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因此,后人一提起三苏,无不钦佩景仰。

,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唐诗咏男友洪永城,昔日恋人唐诗咏洪永城为黄翠如庆生
资讯推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988创业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